【西部汽车网讯 试驾体验】7月30日, 一汽-大众T-ROC探歌在深圳震撼上市,新车售价13.98-20.98万元,凭借强大的产品实力和这一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无疑会在紧凑级的SUV市场中掀起一波风浪,自亮相以来就一直广受各大媒体和消费者们的关注的这辆车到底有什么能让人对它如此的痴迷呢?
T-Roc探歌,“T”是“Time”的缩写,代表着时代,也预示着未来;“Roc”同音“Rock”是岩石、摇滚的意思,象征着年轻人无所畏惧、探索未知的信念和勇气。T-Roc探歌将进军最具成长性的紧凑级SUV市场,专为充满个性与活力、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年轻消费群体量身打造。
在外观方面打破了旗下传统的SUV造型的理念,很符合探歌这个名字的意义,全新的线条设计勾勒出力量与美的轮廓,呈现出年轻,时尚,动感,活力的造型特征。正脸部分探歌采用时下流行的分体式的结构,横贯式上格栅与大灯组巧妙的结合,配合下方的蜂窝状下格栅,构成了T-Roc探歌标志性的“X”型前脸,搭配极具辨识性的环形LED日间行车灯,引擎盖上凸起的线条彰显动感有型的外观设计,令人眼前一亮。
探歌的侧面采用极具雕塑感的腰线贯穿在车门位置,而在临近车尾的部分用带有弧线的线条过度,再搭配黑色的车顶,整个车的姿态更加的动感。尺寸方面,T-ROC探歌的长宽高分别为4318/1819/1582mm,轴距为2680mm,相比海外版车型其在车身长度、高度以及轴距分别增加了84mm、9mm以及77mm。国产后最大的亮点就是进行了加长处理,使得其级别由海外的小型SUV晋升为入门级紧凑型SUV车型。
尾部的造型也是极具特色,与前脸相呼应的凸起的线条与尾灯连接,简洁明了的水平分段式的设计,再加上熏黑的菱角分明的尾灯组,运动感十足,尾灯采用LED矩阵设计,增添了一份科技感。在这辆探歌上完全抛弃了大众套娃的风格,多元化风格的结合更能打动年轻消费者的心,大众似乎很清楚现代的年轻人需要一辆什么样的车。
内饰的部分展翼式中控台采用偏向司机侧的非对称式设计,与车身同色的彩色钢琴漆面板将时尚撞色设计体现的淋漓尽致,使得整车看起来更加个性活泼。不过,内饰还是塑料感强了一些,尤其这款还是20万的顶配车型,我只能说这点很大众。
三幅式的方向盘握感很扎实,并配有自动巡航和换挡拨片,8英寸触控屏分辨率高,集成了导航、多媒体和手机映射等功能,触屏响应灵敏。中控台下方是自动泊车、座椅加热和自动分区空调,空调还具备空气净化功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Roc探歌采用Beats音响,以精确的音频调节实现更高级别的音响回放,为用户带来更具品质感的听觉体验。
探歌配备了全景天窗,并有环绕式的氛围灯,与车内门板,底部等22处的氛围灯相呼应,此外,T-ROC探歌全系标配了车顶行李架、大面积底盘保护、后泊车雷达、TPMS胎压监测、Auto Hold自动驻车、EPB电子手刹、LED日行灯、LED尾灯、可加热外后视镜及转向灯、PM2.5 高效空气滤芯、后排出风口、后排双USB接口等装备。
座椅用料上是真皮加ALcantara高级材质,乘坐感受软硬适中,腰部的支撑和包裹性都相对不错。后备箱很规整,开口很大,进口也比较低,上下大件物品也十分方便。后排座椅可以进行4/6比例放倒,再加上电动尾门大大增加了实用性。
动力方面,T-ROC探歌提供了EA211 1.4TSI发动机,根据调校不同最大功率分别为131马力和150马力。传动方面提供DQ200 7速干式双离合器变速箱(两驱版车型)和DQ381 7速湿式双离合器变速箱(四驱版车型)。此外新车也提供了一款1.2T+5MT的动力可选。
从第一脚油门下去就是熟悉的感觉,无论是操控还是动力都和我驾驶过的那些大众无异,运动(Sport)模式下,油门响应十分敏捷,强劲动力随叫随到。Active Control驾驶模式系统有四种公路模式和两种越野模式以及雪地模式可选。
与发动机一样,代号DQ381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也相当熟悉,在迈腾、奥迪A3和下周即将试驾的全新一代CC都有配备,换挡逻辑清晰、动作干脆利落,对驾驶者的每一步都判断的非常准确。只是这款变速箱只配备在顶配车型上,与此同时,该车型还配备了4MOTION智能四驱系统。
配备适时四驱系统的城市SUV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纯前轮驱动为主的,只有在驱动轮打滑、失去牵引力时,系统才会要求后轮介入工作、并为其分配动力——这一过程通常需要一定反应时间。探歌缩短了这一反应时间并优化的系统操作,只需驾驶者控制油门,T-ROC探歌便可更快速地对路况作出反应,自动对四轮扭矩进行有效分配。
总结;一汽大众-探歌的出现着实让我们对大众刮目相看,探歌颠覆了一直以来大众的传统SUV的设计风格,更加契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的趋势,大众在这点上做的非常的到位,正如探歌的广告词一样‘敢梦’‘敢征’。主打年轻消费者的市场,相信探歌在外观,配置,以及14万起步的售价会在这个级别的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来源 汽车时代网)